您现在的位置是:静夜思网 > 时尚

长城北京段考古有何新发现?“武器仓库”为何出土大规模石雷?

静夜思网2024-03-28 21:33:35【时尚】8人已围观

简介长城是人类历史上宏伟壮丽的建筑奇迹和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景观,长城北京段在北京自东向西蜿蜒经平谷、密云、怀柔、延庆、昌平和门头沟6区。2021年起,北京市把长城保护工作的重心由一般性保护工程向研究性修缮

长城是武器仓库人类历史上宏伟壮丽的建筑奇迹和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景观,长城北京段在北京自东向西蜿蜒经平谷、长城出土密云、北京怀柔、段考大规延庆、何新昌平和门头沟6区。发现2021年起,为何北京市把长城保护工作的模石重心由一般性保护工程向研究性修缮项目转变,选取延庆区大庄科段长城和怀柔区箭扣长城为试点、武器仓库开展研究性修缮项目探索。长城出土2023年,北京北京市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建设以及长城保护、段考大规长城考古等方面齐头并进,何新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发现那么这些成果具体包含哪些新发现?又将怎样推动加强长城文化带的为何保护、传承、利用?

首次发现的“武器仓库”都有啥?

长城上的“武器仓库”什么样?“武器仓库”里都有啥?这些武器里到底藏着哪些秘密?

今年6月初,考古工作者在对八达岭长城西段开展考古工作的过程中,在64号敌台西南方向发现一座约10平方米的建筑基址,建筑上部已经无存,但方砖铺墁的地面相对完整。更奇特的是,基址西南角和西北角密密麻麻地码放着59颗石雷。如此大规模的石雷出土,在北京尚属首次。

北京市延庆区文物所副所长 于海宽:稍微有一点颜色深的痕迹,当时都是被土掩埋的;敌台的基础,也是整体都被埋在土层以下的。我们通过考古发掘之后才揭露出台阶、房屋的基址以及地面。

敌台是指长城城墙上用于防御敌人的楼台,是一种军事建筑。在随后的考古发掘过程中,又相继在60号、61号敌台内侧发现了不少石雷,总共出土超过400颗。

北京市延庆区文物所副所长 于海宽:当时考古清理完成之后,这个位置就是石雷所在的武器库或者弹药库,石雷从这个方向一直到南墙整齐地码放,大概半间屋子左右,应该有将近60颗。

这些石雷码放整齐,并且开口统一向外,考古专家判断:这样是为了取用方便,减少填药点火的时间,能够快速形成优势火力。这处独立于长城内侧、用于存放石雷的建筑,应当是周边几座敌台的“武器仓库”。这也是北京长城考古首次发现此类性质的建筑。

“武器仓库”为何会出土大规模石雷?

“武器仓库”里为什么会出土这么大量石雷呢?对于这段明长城的历史又意味着什么?

石雷,是明代长城防御体系中最简单的火器之一,一般就地取材,将石料加工成约30厘米高、10厘米宽的圆柱形或方柱形。

总台记者 纪乐乐:今年北京市在八达岭长城西段考古时发现了400多颗石雷。这个石雷的重量大概7—8公斤,可以看到,它中间被掏空了。考古学家判断,中间掏空的部分在战争的时候就会装上黑火药,守军在长城上就可以把这个石雷当成手榴弹向下投掷,给敌方造成杀伤。

考古学者对这座武器仓库的周边环境进行了考察:64号敌台东侧,面对现在八达岭野生动物园的山谷,还分布着两座独立于长城外侧山头的炮台。据此分析,明代时,此处的防御地位不亚于八达岭关城,也就不难理解如此大规模石雷的发现了,也进一步印证了八达岭长城“居庸外镇”“北门锁钥”的军事地位。

北京市延庆区文物所副所长 于海宽:八达岭主要面向的是一个沟口,而这个位置实际上面临的川区更近或者说更平缓一些,说明这里的防守任务,或者说防守的压力比八达岭一点都不低,因为通过这个山谷很容易就可以到居庸关的位置。所以在明代的时候,这儿的防守压力非常大,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石雷发现。

大量石雷现身“武器仓库”印证了什么?

大规模石雷出土,对于考古学家了解明长城历史还有什么帮助呢?

石雷在全国各地长城考古过程中都有发现,考古学者通过与文献记载比对,也印证了明代长城守军曾大规模普及石雷。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尚珩:因为之前我们只是零零星星有一些发现,这次是大规模发现,并且这些石雷其实跟文献记载是一致的,就是说在明朝,特别是戚继光那个时代,在长城沿线曾经大量普及这种石雷。

此前,北京在长城考古发掘过程中也发现过石雷,但是如此成规模的发现尚属首次,这对考古学家研究八达岭长城历史有着重要意义。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尚珩:其实也是更新了我们之前对长城守军所用武器的认知变化。以前我们认为更多是远程武器,近防武器装备不是很多,但是没想到在八达岭这个地方,能够在短短的一段长城内和几座敌台里面发现大量的石雷,就可以想象当年这些石雷应该是普遍装配于长城沿线的。

除了“武器仓库” 还新增多少遗产点位?

经过两年调查,北京市近期发布了长城资源补充调查成果。除了“武器仓库”,还有哪些发现呢?

2022年开始,北京市开展了北京长城资源复核与研究项目,这是继2007年全国长城资源调查后,首次明确地对北京早期长城遗存量进行较为系统的核实与补充工作。通过这次调查,早期长城遗产点位由24个增加到了204个,补充的长城遗产点位,类型涵盖长城墙体及敌台、烽火台、堡寨、铺房等相关遗存。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 李卫伟:本次调查主要是针对北京北部山区六个区县进行了调研和测绘,补充调研了155公里的长城的墙体段。我们还调研了烽火台,烽火台是传递信号用的,还有敌台,主要起到瞭望、打击敌人的作用,包括戍守的时候可以在敌台里面待一下。另外还有关堡,主要是驻兵来用。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 陈名杰:通过古建筑、考古、历史、地理、数字化等多学科融合的方式,所获取的这些调查成果,对北京地区早期长城资源是一个有效补充,也提升了长城资源信息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

此次调查如何助力国家长城文化公园建设?

这次发布的长城资源补充调查成果,除了为长城北京段的价值挖掘奠定基础,在国家长城文化公园的建设上,能提供哪些助力呢?

北京市此次发布的长城资源补充调查成果形成“三个一”。即一张北京市早期长城资源点位现状完整分布图、一份《北京市早期长城资源补充调查和价值研究报告》、一套《北京市早期长城资源补充调研及勘测手册》,为进一步开展北京长城价值挖掘阐释展示奠定了坚实基础。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 李卫伟:因为有了这样比较清晰的数据,将来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时候,这些遗产点都可以帮着支撑起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体系的建设。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过程中,就可以更加区分出每一个地段,每一个区域,它的特色在哪里,特长在哪里,这样我们建设国家长城公园的时候,就更有重点可建设。

很赞哦!(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