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静夜思网 > 百科

浙江农林大学香榧团队乐做农民的科技顾问

静夜思网2024-03-28 21:27:37【百科】3人已围观

简介科技日报记者张盖伦 通讯员 陈胜伟 近日,国家林草局公布了全国第三批100名“最美林草科技推广员”名单,浙江农林大学林学学科教师、香榧专家喻卫武成为其中之一。 

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 通讯员 陈胜伟 

近日,浙江国家林草局公布了全国第三批100名“最美林草科技推广员”名单,农林农民浙江农林大学林学学科教师、大学的科香榧专家喻卫武成为其中之一。香榧 

喻卫武自2021年担任大下姜科技特派员以来,团队始终在当地推广香榧丰产栽培和新产品开发等技术,技顾服务范围从下姜村逐渐扩大到以下姜村为核心、浙江覆盖周边几十个村子的农林农民大下姜区域。经过几年努力,大学的科当地香榧从亩产不到300斤增加到800斤左右,香榧大大增加农户收入。团队此外,技顾他还指导当地百姓引进香榧新品种3个、浙江推广新技术5项,农林农民新发展香榧造林面积800多亩,大学的科建立示范基地400余亩,开发开口香榧籽、香榧仁新产品…… 

和喻卫武一样,浙江农林大学一大批专家组成的香榧研究团队,深耕香榧领域几十年,为香榧的产业发展、榧农的增收致富贡献着智慧和力量。 

论文“播种”到榧林里 

香榧是我国南方特有的珍稀干果和木本油料战略产业,是“美丽浙江”的生态产业、美好生活的富民产业、乡村振兴的基础产业。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浙江农林大学香榧团队就致力于香榧良种选育,研究解决制约香榧产业发展的技术问题,希望为山区农民增收开辟一条新路子。 

在科研项目的资助下,该校香榧团队针对良种缺乏、繁育技术落后、人工造林成活率低、结实较迟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攻关,系统开展了香榧良种选育、良种快繁以及高效栽培技术等相关的理论研究、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工作。经过20余年的努力,先后攻克了良种繁育的难题,扭转了造林上长期以来没有良种壮苗的局面;攻克了造林成活率低,造林不成林的难题,推动香榧种植规模化发展;攻克了香榧生长慢、结实迟的难题,选育出的优良品种及研发的良种繁育技术、早实丰产栽培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提高了企业和农户种植香榧的积极性。 

成果“刊发”在榧农家

香榧团队还坚持育种栽培、加工与利用一体化研究与创新,相关技术的推广,极大地推进了香榧规模化种植,大幅提升了香榧种植农民的科技素质,促进了香榧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浙江省香榧栽培面积从2000年的不到4万亩上升到目前的近100万亩,产量从不到800吨提高到近2万吨;推广到全国香榧栽培面积约170多万亩,累计带动香榧产区农民增收超百亿元。 

浙农林大科技特派员向农民赠送香榧苗木 图片由浙江农林大学提供

香榧团队带头人吴家胜教授认为,研究的意义就在于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山区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区域,发挥香榧生态优势和产业优势,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最快捷、最生态、最经济的发展路径。 

通过攻克制约香榧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问题,浙江农林大学香榧团队也取得了系列重大成果。其中 “香榧良种选育及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南方特色干果良种选育与高效培育关键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香榧坚果采后品质提升关键技术及新产品开发”获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为全省香榧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教授乐做农民的科技顾问

随着香榧产业规模的不断发展,香榧团队调研发现,新产区香榧后熟技术和加工工艺不完善,导致产品良莠不齐,缺乏市场竞争力。“一颗好香榧应该是外观完整、色泽一致、大小均匀、口感香脆,这些都考验炒制者的专业水平。炒制加工、完熟采收、堆制后熟等都是决定香榧质量的关键环节。”团队宋丽丽教授说。 

针对这些问题,香榧团队深入诸暨、柯桥、余杭、富阳等地举办香榧制作、香榧炒制和香榧修剪等技术的培训班。同时,团队还研发出了“开口香榧”,利用激光技术对香榧生籽进行微开口,配套适宜的炒制温度、时间、介质等炒制参数,解决了原来香榧好吃难剥壳的问题,而且酥松度高、好剥壳,大大提升了消费者对食用香榧的接受度。 

“能否帮助榧农解决实际问题,助力香榧产业可持续发展,是检验团队研究成果以及推广成效的重要标准。”香榧团队带头人吴家胜教授表示,“我们希望通过科技赋能香榧产业高质量发展,给广大农民朋友带来的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幸福。” 

很赞哦!(62224)